找到相关内容200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二谛论和八不中道说

    《中论疏》、《百论疏》和《十二门论疏》等"三论"注疏,并完成《大乘玄论》、《三论玄义》、《二谛义》等重要论著,对般若性空理论作了完整的阐述,创建了三论宗的学说体系。   唐灭隋之后,吉藏被征请为统辖...深刻。   吉藏在《大乘玄论》卷一中说:   问:若以有无为教,表非有非无理者,何不以非有非无之   教,表非有非无之理,必以有无之教,表非有非无理耶?答:不   可以月指月,应以指指月。若利根菩萨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30758700.html
  • 佛教的人心关怀及其现代意义

    各家围绕着“佛性”这一中心问题曾提出了种种不同的看法,其普遍的倾向都是把佛性与心识、心神结合起来理解,强调修心的重要。隋唐时吉藏的《大乘玄论》曾将先前的佛性诸说归结为十一家,加上他自己所赞同的,共有十二...神为正因佛性”,“第七师以阿梨耶识自性清净心为正因佛性”,这五家“虽复体用、真伪不同,并以心识为正因”(吉藏《大乘玄论》卷三)。另外几家,虽然没有明言以心识为正因,但实际上所说的亦不离心或心识,例如“...

    洪修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01539299.html
  • 八不中道浅释

    以八不正二谛。现在依他所撰述的《中观论疏》及《大乘玄论》等略述于下:  一、不生不灭。世谛生灭非实生实灭,但由因缘生而假名生,因缘灭而假名灭。因缘生虽生而不失,因缘灭虽灭而不失,所以生灭宛然而不生不灭...不悟八不即不识二谛,不识二谛即二慧不生。”又说:“八不者盖是正观之旨归,方等之心骨。定佛法之偏正,示得失之根原。迷之即八万法藏冥若夜游,悟之即十二部经如对白日。”又《大乘玄论》说:“八不者盖是诸佛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15065087.html
  • 霍韬晦〈佛性与如来藏〉

    皆有佛性”,不过这只是从众生的平等意义上说,未臻后人复杂)。据吉藏(549~623)的《大乘玄论》记载,当时参与讨论的,前后多达十一家,而焦点即在正因佛性的解答:有以为正因佛性指人,有以为...ldquo;中道”(《大乘玄论》说)。换言之,吉藏是从佛境界或客观的存在上说佛性。这一意思,从某一角度上看,可以与天台宗智者大师(538~597)的三因佛性说相通。   三因佛性的观念,原...

    霍韬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61165333.html
  • 弘法,出家人永恒的使命

    自在王佛的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不是相应,于是发心五劫思维空性。其实就是寻找“根本”的过程,因为有了这个根本,“空性”加之愿力和妙有,于是,众缘和合,西方极乐世界得以成就。在吉藏大师《大乘玄论》中引用《大...手段,或者是一种修行的下手处。应当这样感悟,根本是方便的根本,方便是根本的方便。  在《大乘玄论》中探讨佛性“本有”和“始有”的问题,有时说“本有”,有时说“始有”,其实佛性非“本有”非“始有”,只为不...

    静波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42970620.html
  • 试评吉藏的二谛论

    三论宗之旨归。[3]吉藏继承了三论宗之学统,以二谛作为其立论之根本,在其庞大之著作中,常可见二谛之理论,如《二谛义》、《大乘玄论》、《三论玄义》、《净名玄论》、《中观论疏》、《十二门论疏》、《百论疏》等,均对二谛有所探讨,尤其是《二谛义》及《大乘玄论》卷一,专门在阐扬三论宗的二谛论,可见二谛在吉藏的学说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。  吉藏对二谛义的阐述,主要依据其师兴皇法朗(507~581)之方式分为十...

    刘嘉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72251679.html
  • 如何奉持般若法门

    大乘玄论·二谛义》卷一)这四重二谛是层层深入,第二重是在推翻第一重,第三重又为推翻第二重,第四重又在推翻第三重。作者建立四种层次的二谛,其用意何在呢?主要还是为了破执。凡人闻有执有,闻空执空,闻亦有亦空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般若|烦恼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0/07/0747394500.html
  • 闽南佛学院昨日举行第四届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会

    也应邀出席了午宴和研究生毕业典礼。   闽院第四届五位研究生是果波法师、明法法师、乘一法师、印深法师、圣钦法师,他们研究的专业分别是三论宗、天台宗、律宗、佛教史、唯识宗,其专业论文分别为《<大乘玄论...

    佚名

    |答辩会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6/08502825423.html
  • 佛性 佛土 发菩提心

    隋吉藏《大乘玄论》卷三,列举了十一家异说,一一加以评判,而他自己则赞成以中道为佛性。  佛教的根本目的是要成佛证涅槃,佛说佛性是为教化有卑劣慢众生,了知众生究竟,定当成佛以为要旨。《涅槃经》中说一阐提...隐显净染之分,隐、染即生死,显、净则涅槃,众生因无明所覆而不能见佛性,法性,若修行则能见性获得解脱涅槃。  大乘经中说佛性,《阿含经》亦明佛性,但不甚分明。印度诸宗对此各有所解,如《佛性论》云:“若依分别...

    任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70639805.html
  • 如何奉持般若法门

    见吉藏《大乘玄论·二谛义》卷一)这四重二谛是层层深入,第二重是在推翻第一重,第三重又为推翻第二重,第四重又在推翻第三重。作者建立四种层次的二谛,其用意何在呢?主要还是为了破执。凡人闻有执有,闻空执空,闻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71339816.html